准确判断距离是战术执行的核心基础。游戏采用格子作为最小距离单位,所有兵种的移动范围、攻击射程均以格子数量计算。当光标悬停地图时,系统会显示白色路径线提示移动距离,其总长度即为当前单位到目标位置的格子数。手动测量则需沿直线方向数格子,该方法虽然原始但能培养对战局的直觉预判,尤其在预判敌方火力覆盖范围时更为可靠。
山地、丛林等地形会阻挡直线视野,实际移动路径往往比直线距离多消耗1-2格。海军单位在浅海与深海区域机动性差异明显,空军则不受地形限制但受燃料航程制约。使用侦察单位获取视野后,按住ALT键可显示精确的扇形攻击范围,红色区域代表敌方最大打击距离,蓝色区域则为己方有效射程。多兵种协同时应保持坦克在前方3-5格吸引火力,炮兵置于后方8-10格输出。
夜间作战和恶劣天气会压缩可视距离,雷达站提供的全局视野尤为关键。建造雷达科技每提升一级,侦察范围扩大15格,能提前3-5回合发现敌方动态。对于固定防御工事如榴弹炮阵地,其射程通常标注在属性面板,但实际生效距离需扣除目标单位的隐蔽值。城市巷战中,建筑物会分割战场空间,建议将步兵部署在街角2格内形成交叉火力,装甲部队则控制主干道7-10格的关键节点。
精准打击天赋能使炮兵射程增加2格,闪电战则提升装甲部队10%移动距离。消耗型道具如侦察气球能临时扩展5格视野,但会被敌方防空火力克制。军团科技中的测绘技术每级降低全军1%距离误判率,满级后甚至能显示敌方未移动单位的预估行动范围。部分特殊装备如狙击镜、潜望镜会单独调整特定兵种的视野和射程数值。
资源点控制在主城12-15格半径内可确保高效采集,前线补给站应设在作战部队3格范围内。撤离受伤单位时,计算后撤路径要预留2格安全缓冲,防止被追击部队拦截。多人联机时,通过ALT+右键共享坐标信息能实现毫米级协同,但需注意不同客户端间可能存在0.5格以内的显示误差。当敌方使用超视距武器时,立即将部队分散至间隔4格以上的位置可有效减少群体伤害。掌握距离要素需要结合实时战况灵活应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