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守的核心在于武将的合理搭配与兵种协同。防守型武将需具备高防御属性或群体增益技能,例如拥有铜墙铁壁组合技的军官能显著提升陆军和空军的防御能力,而盟军将星组合则能提供全面的攻防加成。这类武将通常需要优先培养至81级以确保技能每回合生效,从而在持久战中发挥最大作用。
步兵作为基础防御单位,适合搭配防御型武将担任前排;坦克和重型装甲部队则需要高统率武将指挥,以发挥其抗伤能力。远程单位如火箭炮和突击炮应配置射程加成型武将,确保在安全距离输出。海军防守中,战列舰和航母需搭配对海特化武将,利用射程和火力优势压制敌方进攻。
尖兵突击、弧形防御和绝地反击是防守战的通用技能组合,能有效提升部队生存能力。部分特殊技能如干扰射击可削弱敌方攻击力,而救死扶伤能持续恢复伤兵,适合长期防守作战。需注意技能触发条件,优先选择回合生效型技能,避免依赖概率触发。
资源调配与科技研究是防守的底层支撑。优先升级防御类科技,如装甲强化和阵地工事,同时保证资源向防御设施倾斜。军官属性洗练时,后勤和防御属性应优先提升,确保防守期间的资源补给和部队硬度。后期可逐步转向多兵种混合防守,利用武将的协同效应构建多层次防御体系。防守战术需根据敌方进攻特点动态调整。面对空军压制时,应配置对空特化武将和歼击机;若敌方侧重陆军推进,则需加强反坦克单位和防御工事。武将的站位和行动顺序也需优化,例如将高防御武将部署在关键隘口,远程单位置于后排。灵活运用地形和防御建筑,能进一步放大武将的防守优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