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池的地形选择直接影响攻防效率与战略布局。最优地形需兼顾易守难攻的特性、资源获取便利性以及同盟协同作战的可行性。山脉、河流、关隘等自然屏障能显著提升防御能力,而平原、丘陵等开阔地带则便于快速集结兵力。
城池若位于三面环山或背靠山脉的区域,可大幅限制敌方行军路线,迫使对手绕行或集中攻击单一方向。山地无法被占领,天然形成防御纵深,配合箭塔、拒马等建筑可构建多层防线。河流同样具备战略价值,水域能阻断敌方直接进攻,仅能通过码头或桥梁通行,防守方可提前布防关键渡口。
关隘通常连接两片区域,占领后可为同盟提供通道控制权,同时易守难攻的特性使其成为资源州争夺的核心。关隘周边需提前建造营帐和军械库,以支援长期防守或反攻。平原地区虽利于兵力调度,但缺乏天然屏障,需依赖密集建筑群和同盟协防弥补防御短板。
城池周边应覆盖高等级资源地,确保木材、铁矿等战略物资的稳定产出。山地与河流附近的资源地往往易守难攻,但需注意避免过度分散,否则会削弱防御集中性。丘陵地形兼具资源与战术价值,既能提供一定视野优势,又可利用坡度延缓敌方推进速度。无论选择何种地形,均需与盟友形成联动,例如在山脉后方建立分城作为补给点,或在河流对岸部署伏击营。地形优势需通过建筑群强化,如丞相府提升计策效果,地势所减少山脉河流区域的战损。最终决策需结合同盟整体战略,避免孤立布防。